名稱: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技術
填埋技術
垃圾處理填埋技術作為生活垃圾的最終處理方法,目前是我國大多數城市解決生活垃圾出路的主要方法。根據環(huán)保措施(主要有場底防滲、分層壓實、每天理蓋土、填埋氣導排、滲濾水處理等)是否齊全、環(huán)保水平能否達標來判斷,我國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可分為三個等級:
(1)非衛(wèi)生填埋場。幾十年來在我國一直沿用的填埋場,基本上沒有環(huán)保措施,也談不上執(zhí)行環(huán)保標準,目前我國生活垃圾填埋場大多數屬于這個等級。這類填埋場可稱為露天堆置場或簡易堆置場,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準衛(wèi)生填埋場。這類填埋場目前在我國約占20%左右,有一些環(huán)保措施,但不齊全;或者雖然有比較齊全的環(huán)保措施,但不能全部達標。目前主要是場底防滲、滲濾水處理、每天覆蓋土等不符合衛(wèi)生填埋場的技術標準。
(3)衛(wèi)生填埋場。發(fā)達國家普遍采用的生活垃圾填埋技術,既有完善的環(huán)保措施,又能滿足環(huán)保標準。填埋是大量消納城市生活垃圾的最有效也是最終的處理方法。以其處理量大、方便、處理費用低等特點,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據統(tǒng)計,英國垃圾填埋比例占90%,美國67%,加拿大80%,德國46%,我國城市垃圾的95%以上為填埋處理。
隨著填埋技術的發(fā)展,填埋氣導排技術在生活垃圾填埋場得以普遍采用并不斷完善,同時填埋氣回收利用技術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試驗范圍。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基本上能做到每天渡土,理蓋材料除貓土外,新型替代搜蓋材料的研制工作也取得進展,并在部分缺少覆蓋土來源的生活垃圾填埋場試點應用;在引進、消化的基礎上,開發(fā)出壓實機等新一代的國產化填埋專用機具,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場并取得較好效果;國產化人工合成防滲襯底材料的質量有較大的提高,設置人工合成防滲襯底的生活垃圾填埋場不僅僅局限于個別示范工程;生活垃圾滲濾水的處理技術多樣化并取得實質性進展,但真正能達標排放的生活垃圾填埋場仍屬少數;發(fā)達國家普遍采用的好氧填埋技術,在部分示范工程中率先得到應用;
在大城市中,生活垃圾經過回收利用、堆肥、焚燒等方法處理后進人填埋場作最終處理;填埋技術在我國生活垃圾處理領域的主導地位,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但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的比例將穩(wěn)步下降,填埋場中衛(wèi)生填埋場的比例將明顯上升。 預計在未來的5一10年內我國生活垃圾堆肥廠的機械化水平和堆肥質量有明顯提高;堆肥產品中的重金屬和碎玻璃等雜質的含量得到有效控制;國產化有機復合肥成套生產技術與設備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堆肥廠中生產有機復合肥和顆粒肥的比例將逐步提高;采用機械化動態(tài)發(fā)酵工藝和利用有效菌種快速分解的新型堆肥技術,在部分城市得到應用并逐步推廣;由于具有良好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效果,生活垃圾堆肥技術將重新得到重視,生活垃圾堆肥處理的比例將逐步增加,但進一步開拓堆肥市場,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垃圾填埋也存在著缺點:
(1)可燃物得不到利用;
(2)滲出液處理難度大或處理成本很高;
(3)占用大量土地。
因此,近年來,發(fā)達國家垃圾填埋量逐年下降,呈減弱趨勢。填埋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其他處理工藝的輔助方法,成為一切不能再利用物質的最終消納場。